不能管理时间,只能管理自己

前言:李笑来说过人生三大水坑:凑热闹,随大流,替别人操心。 这本书在解释一个道理:管理好自己,才是解决你自身问题的最终方案

我们会经常抱怨时间不够用,我们也常听各种关于时间管理的技巧:番茄工作法;清单技巧;任务分配技巧…但很少去思考这个问题:时间能被管理吗?

从逻辑上来说,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因为无论你是工作、睡觉、还是看美剧,时钟上的秒针还是会一圈圈的走,以自己的节奏,而不会因为你的行为改变。所以这本书最先告诉我们:时间是不能被管理的,我们真正能管理的是我们自己。承认问题在我们自身上,进而解决我们自身的问题,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不仅仅在时间的利用上,在其他方面我们也会有很多问题。我们在生活中不断的做出各种选择,走进生活的一个个岔路口,如何让自己提高正确的选择率?所谓人生的幸运,“是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如何判断方式正确?事情正确?这些都是我们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笑来认为开拓自身的心智,就能解决这些。什么是心智:一个人的心智就是他一切过往获得的知识以及经验的总和(也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从我的理解来看,知识、经验代表了你现在的存量,而思考方法和模式则代表着获取新的心智力量的途径。 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开拓心智?他围绕“学习”、“思考”、“交流”分别做了阐述。在这个阐述的过程中,笑来不断的强调学习,不断的强调坚持。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他也提出了他的成功学理论:学习、坚持和积累。

我一直觉得李笑来是个逻辑性很强的人,比如从提问的角度来说,沿着三个单词:what,why,how往下看,就能读完这本书了。


以下为内容摘要:

如何判断任务的重要性:思考如何看待有用和有趣。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就是看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确实有益。比如,每个人都喜欢做有趣的事情,往往并不关心这事儿到底有用还是没用。可问题在于,有趣的事不见得有用呢!

关于证明个人目标现实可行的方法:

关于成功学–可以看出作者思考里的逻辑性: “成功学”书籍里甚至不乏赤裸裸的、厚颜无耻的逻辑混乱。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赤裸裸的逻辑混乱的“成功学”例子是关于“态度改变一切”的一个例子。我知道,也相信“有些时候,仅仅态度上的改变就真的可以带来不同的结果”。然而,我认为用以下的逻辑让我接受,或者让任何人接受,都是不可能的,甚至是荒谬的(用英文单词的位数相加得出“态度改变一切”的例子:knowledge,hardwork,attitude。逻辑不对,仅仅是鸡汤)。

怀旧: 上了岁数的人遥望过去的时候,那些曾经让他们痛苦万分的事情早就忘干净了,或者早已经无所谓了,然而那些能够记得清清楚楚的事情都是美好的 —— 所以,他们当然会怀旧!所以说,怀旧是一种错觉。甚至它更可能只不过是幻觉。有人用过这么一个比喻:如果说记忆本身是葡萄,那么回忆的过程就是发酵。每个人都有努力使自己的历史变得更加清 白、更加美好的倾向,所以,往往会不自觉地给自己的记忆进行各种形式的修补、甚至进一步精加工,然后才会觉得心满意足。

关于坚持、耐心与自制:

  1. 坚持不懈是什么来着? —— 策略加上重复。他的策略使得他比别人重复得更轻松、更愉快,所以,最终他属于那些成功的少数。另外,一个人有无自制能力和此人是否有才华,其实是完全不相干的。

  2. 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懒惰: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草率,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地调查研究。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深入思考。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而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的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替代思考。

大脑对过去与未来的扭曲:可以结合《思考:快与慢》回顾一下:

关于幸福: 本书: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附。 冯仑:幸福的程度来自欲望与现实的差距

关于关心朋友:其实对待家人也是一样。 真正关心一个朋友的意思是说,你情愿在他身上花费甚至浪费更多的时间。

买股票时想着点: 天下所有的骗子下手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受骗者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而受骗者一旦相信这是一个“不可多得、不容错过”的机会,就会在这种想法带来的压力之下做出非理性的选择。所以,千万不要相信“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关于运气、成功: 人类拥有的普遍的认知偏差之一就是:把成功揽到自己身上,把失败归咎于别人或者坏运气。(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Self-serving Bias。)而那些“成功者”这么做的时候,也往往并不是有意欺骗你——他们甚至是好意的。 (成功人士喜欢把自己的经历包装成大起大落,几十年浓缩为几个小时。而听众:)一方面,大多数人一生都不会醒悟“平平淡淡才是真”的道理,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人在潜意识里希望所有的成功者都是通过艰苦奋斗才获得成功的,因为他们潜意识里觉得只有这样才能解释自己的“不成功”,才能更为自然地接受自己的“不成功。

关于成功的定义:我们想要什么? 二三十年之间的表面变化反映的是本质上的不变——反映的都是人们“想要拥有未曾拥有的物质或者资源”的强烈愿望。

别人错了怎么办? 一定要记住这句话——“无论如何,都不要也不应该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那么做不仅不对,并且愚蠢。”

关于“上司愚蠢”: 于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几乎所有那些不停地抱怨“上司的愚蠢”的人只有一个共同特征:他们只不过是把“上司很愚蠢”作为自己偷懒的借口而已——他们的可笑与可悲自己并不知道:既然上司那么愚蠢,又为什么要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为那个愚蠢的上司打工呢?那些少数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的人,是不会抱怨“上司很愚蠢”的,因为,他们要么想办法帮助上司解决问题,要么就在爱莫能助的时候选择离开去自行其是。

然而,更可能的解释是这样的: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如果不做事的话,是不会暴露自己的缺点的,因为人只有在做事的时候才会暴露缺点。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并不自知的重要原因——人们正在做的往往是别人让他们做的事儿。在任何一个部门或团队里,上司做的事情全部是显性的,所有下属或者成员都可见的;而下属和成员之间往往并不相互非常清楚对方正在做什么。于是,下属们更容易“共同”地看到上司的缺点。钱钟书先生有个很有趣的描述:“猴子要爬到树上,我们才看得见它的红屁股”。可是,换个角度来看的话,树下的猴子们之所以没有看到或者看不到身边的猴子们的红屁股,只不过是因为它们都蹲在地上。

Powered by Jekyll and Theme by solid